日文翻譯成中文
  潤稿是在不更動文章原意的原則上,進行文章修改翻譯

註:語氣不宜更動太多,並不是指保存說話時產生的贅字冗詞,而是指行文體式格局,抽象來講,叫做「風格」。分歧作者會有分歧習慣的,可從以下幾點著手:1.經常使用環節詞、2.完整句的長度和各類標點的利用頻率、3.口語化或非白話化、4.利用主詞的體例和省略主詞的頻率和位置、5.強勢果斷(前者直接把設法主意定調為事實句論述)或多客觀用語(後者較易出現「認為」、「感覺」等)、6.動詞和形容詞的利用頻率比重、7.修辭利用……當然不但這幾種,但這幾種是輕易理解和把握的,所以可先注意這些。
  最簡單的校訂,就是拿著作者手稿(手寫影印稿或列印印出的文字檔)去核對編排中的檔案是不是與它不異,分歧處就去更正編排中的檔案。但這並不是出版或報章雜誌編纂實務上的校對,實務上必需挑改錯別字、簡體字准確轉繁體字、格局毛病的標點、專有名詞毛病……乃至內容的誤植(例如數學參考書有驗算校正的編纂)、前後不呼應、援用出處原文對比……






  改一點點也算點竄,幾近重寫的修改也算改。許多人認為,潤稿就像先生在學生作文上增減幾個字,看過一眼把語氣調順,就叫潤稿;這類說法在界說上不能算錯,但實務上這類潤稿並沒有法達到潤稿的需求結果翻譯潤稿需要的是「通順易讀,內容清晰轉達」,原稿離這個前提愈遠,更動幅度就愈大。文學類書,作者本就該有文字能力,若還需文編大幅潤稿,企劃出版社不會出書如許的書;非文學類,如果內容夠好(市場性或代表性),出書社照樣願意花錢請文編潤稿。潤稿就像在砥砺玉石,只要雕到消費者能夠欣賞,玉石身價天然翻漲;若不經砥砺,也有可能落得和氏璧遇文王之前的下場。

  真正要把稿潤好,文編必然要充分理解作者的設法主意,也要領會作者的基本配景,而且拋除本身的存在,用作者的思慮邏輯表達,語氣也不宜更動太多(註),在依循「通順易讀,內容清楚轉達」的原則下,愈接近作者愈好。潤稿前要做充份理解作品的讀者,有需要時甚至可以現實找作者對話,把沒看懂的部分做釐清和深切理解。所以,潤稿每每不是只看稿件,若不方便聯系作者就要google相幹資料當偵探。替一本書稿潤稿,就算各篇自力,也不克不及邊看邊潤,必須全讀過並抓出重點才行,因為統一本書需要設立建設在完全架構上,脈絡必需聯貫,沒先掃數看完就會見樹不見林翻譯
  校對是以不更動內容為原則,進行錯誤的辨識、挑出、更正翻譯
  也因為校對的難易度差許多,編纂的專業度也分歧。類型小說可以用廉價的價錢外包校訂編纂,一方面是因為簡單,另一方面是因為可以行使「免費看最新小說,還可以賺點外快」的說法,吸引愛看小說的讀者擔負校訂編纂的工作翻譯其它書籍沒門徑如許,校對費用會略微高一點。至於專業校訂,只靠語文能力沒舉措做到,就還有行情了。
  事實上,文編的態度和專業水平,也會是影響代價的因素。假如是沒合營過的出版社或是文編,必然要溝通清晰校訂局限到底只是簡單的錯別字更正,或是要做完全校訂。


  每位作者都有本身放置篇章的邏輯,潤稿的編輯需要去理解誰人邏輯,而且轉成讀者易理解的思慮模式的顯現方式。書的架構目次與文章編排體例,雖然是該書責任編纂(主編或執編)的工作,但天成翻譯公司認為潤稿者最好要清晰該書的整體輪廓,

  在出書書本的環節當中,文字編輯是很重要的一環翻譯而最多見的文編工作,就是校訂和潤稿。
  校訂和潤稿,都是界說看似簡單但實際執行層面落差很大的編纂工作,固然也影響需付出編纂的代價翻譯

  是以,若翻譯公司的稿件只需幾個字的調動,就沒必要潤稿,僅需提高校對代價,跟校訂的編輯說可微調字句便可。若是進展真的有潤稿結果,潤稿費用該花還是要花。平日,校稿費用以頁或千字為計價單元,潤稿費用以字為單元(因應分歧價位,往往會有小數點)。由於分歧文編的潤稿品質差良多,會影響價差,自費出版若需要請僱用文編潤稿,可請文編供應之前的作品以便判定翻譯若你籌算自費出版,找好文編,最簡單的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找間自費出書社全包(前提是你要研究過該出書社的出書品和風評),把不肯定編纂品質和態度的風險都讓出書社去扛;但要先申明的是,找自費出版社必然比在外包網本身找各種編纂來得貴翻譯代價與品質風險之間的問題,就本身權衡吧。


來自: https://blog.xuite.net/thankfish/wretch1/208002608-%E6%A0%A1%E5%B0%8D%E5%92%8C%E6%BD%A4%E7%A8%BF有關各國語文翻譯公證的問題歡迎諮詢天成翻譯公司02-77260931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翻譯社
    全站熱搜

    palmercud5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